E-mail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service@igmat.cn
400-728-0020
迟到的GMAT开学第一课:大仙箴言录-- 玻璃心公主病妈宝慎进

九月头上,对于要冲击2019年秋季入学申请的同学,这才开始备考GMAT,已经有点晚了。刚结束的暑假里面,接触了不少学生,分析了无数张ESR,感到有些道理,如果考生在一开始准备的时候就知道,可能会少一些痛苦,开始准备了再知道,也不能算晚。有些事实比较残忍,但不直面这些事实,只能比生活和现实更残忍地对待。所以,玻璃心的就不要往下看了。

 

下面的箴言分为四个类型,分别对应国内本科学生、留学的本科学生、在职人群、还有家长。

 

(一)  对国内本科学生:简单地分成211/985以及双非,当然不完全合理,但考虑到本文不是严谨的科学论文且篇幅有限,姑且这么区分。

教了这么多年GMAT,在判断学生水平基础上,我觉得最靠谱的indicators不是托福雅思,而是高考的语数英三科分数,最好再加上中考。英语分数相关性自不用说,数学占了GMAT半壁江山,之所以中考也要看看,主要是因为GMAT数学考不到高中的很多知识,即使高考数学不咋的,中考水平能过关也是有救了。语文的相关性,没做过题的讲不明白,做过题的自然明白。

之所以提到这个,是想引出下面的道理:

A 很多考生以为考GMAT大家都是从0开始,同一个起跑线,实际上大家的起跑线差距很大。

B 中国GMAT考生的相互竞争,80%是发生在21-30岁这个区间里面学业成绩最好的15%内部的,二本院校里面考GMAT的人数比例相当低。而大家心心念念的700+,实际上是这15%的人,再竞争出里面最好的13%-14%(据GMAC官方数据)


(1)  对于非985/211院校的考生

A 请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导致你高考没有考上985/211院校的因素,没有因为你上了大学而自然消失。不是大家进了大学就统一恢复出厂设置从头竞争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差距不仅继续存在,如果你不付出大大高于你所在院校的平均值的努力,这些差距还会被继续拉大。

B 在自己学校感觉相当不错的很多同学,尤其是从很好的中学考到了二三本院校的同学,请保持清醒避免温水煮青蛙:你的良好感觉,很可能只是因为队友和对手变弱了,不是你变强了。

C 大部分的考生,准备GMAT必须是从还债开始的,也就是我说的负基础先补到0GMAT命题的假设就是考生语言完全过关,在你语言过关的前提下考推理能力。

D 综合12注定了如果要取得650+的成绩,你要超越大量高考的时候学术排位在你前面的人,而超越一定意味着冲出自己本身的舒适区,再优秀的培训课程,最多也只能做助你冲出舒适区的外力和台阶,这个过程中的压力感、面对挫折打击的时候的承受过程,没有人能替你消除。

 

(2)985/211学校

A  985/211不是保险标签,学校之间/学校之内都有巨大的标准差。

B 从语言基础上,你的对标应该是美帝的同龄人中文化水平最好的15%,因为这是美帝出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C 若想提前预警名校学子在GMAT准备中各种作死,请阅读以下系列文章:天之骄子,一样会踩中GMAT备考这些坑》

(二)   对海外留学本科的同学

(1)       海外本科,哪怕是美本,不是你护身符,尤其是当初逃避高考竞争去了英澳水校的,不想考SAT去了美帝不要求SAT的学校的,该还的总要还。

(2)       假如还没出分,暑假浪了的,圣诞假期不要浪了,踏踏实实两耳不闻窗外事,专注搞考试。

3)考过SAT(老版本2100+,托福100+,,雅思7+)的同学,越早准备越好,美本学习期间,并非所有的和GMAT相关的能力都在提高,具体见下表:


(一)   对在职的考生

(1)       一部分的在职同学,没有实现目标,在于追求商科研究生学位的动力支撑不了备考GMAT需要付出的各种成本和痛苦。

(2)       一部分的在职同学没有实现目标在于闭门造车,盲目相信过往经验。

(3)       还有一部分的在职同学,把GMAT搞成了细水长流,缺乏狠劲儿,保证不了强度和持续性,关于强度和持续性的原理可见:

负基础系列之强度

负基础系列之持续性

(4)       如果连在单位争取到比较连续的高强度备考周期都做不到(比如培训期间若干天,考前若干天),除了某些位置越高人越不自由的行业或公司,往往说明要么你的职业阶段没到可以追求转型的时候,要么你的心里并不是真的很想要作出改变。

(5)      如果你对MBA学位的期望值是毕业后十年周期薪酬增长50%-100%,那么MBA的入场券之一GMAT,做个110的杠杆不过分吧?它起码值得你投入约等于一个回报为你3-4个月工资的项目的时间

 

(二)  对家长。理论上,到了准备GMAT这个阶段,除了财务协助,本来是没家长什么事儿的,但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还是写几句。

(1)      如果你们之前深度包办了子女的托福雅思SAT之类的,GMAT可能是你最后一个锻炼子女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了。

(2)      准备考试不是按摩,躺着被动享受就行,而是需要考生深度参与的。如果你代替不了学生去考试,最好也不要替他(她)去学习。

(3)      GMAT受的打击、备考的痛苦基本上都是良性善意的,远不如社会严酷。如果你忍心不了子女接受这个程度的磨练,那么最好你能保护他(她)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