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service@igmat.cn
400-728-0020
一个大龄社会考生的经历、感想与建议 ——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考试体验记

这次参加高考的经历,从英语科目的听说考试部分开始了。这个科目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尝试改革的科目,因此这个体验就有了比较特别的意义。考生关注的更多是自己考得好不好,主观上去感觉试题难不难。而作为行业从业者,我更多关心的是考试的运营过程水平,试题的科学合理公正性。


一、考试过程

作为社会考生,我被安排在下午场的最后一组,因此虽然不到一点半就到达了考场,但实际上进入电教室真正开始考试已经是接近五点。首先是在大体育馆候考,然后分批进入候考室(小),等了两个多小时,期间考场为了让大家打发时间,还贴心地放了一部《疯狂动物城》。电影放完后过了好一会儿,才再进入到备考室。在备考室又等了小半小时,再进入考场,实际考试时间也就半小时左右。

本来设想作为大龄考生,可能会遇到奇怪的目光或特别询问。实际上监考老师等考场工作人员非常专业,也非常和蔼,完全没有对我区别对待,一切按正常流程操作。倒是一位哥们(似乎是非应届生),被“金属感应”查出带了手机还有烟、打火机,被要求把这些玩意留在考场外。

考试的形式和题型,也是预先了解过的。直接搬运一下考试说明:

A节模仿朗读,要求考生观看一段大约一分钟的片断,然后考生开始模仿训练:先阅读文字稿,再对照文字稿听录音。完成训练之后考生开始模仿朗读:考生对着片断的字幕朗读,要求考生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尽可能与片断保持一致。

B节角色扮演,要求考生观看一段大约两分钟的片断,明确自己拟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要完成的任务。看完片段之后首先根据中文提示准备20秒钟后,用英语提出三个问题,计算机将回答考生的提问;然后计算机向考生提出五个问题,考生必须根据自己所听的内容(包括片段和计算机的回答两部分)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之前考生有10秒钟的准备时间。

C节故事复述,要求考生先听一段大约两分钟的独白,录音播放两遍。考生准备一分钟之后开始复述所听的内容。要求考生尽可能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而且复述内容应涵盖尽可能多的原文信息点。选取的独白其体裁主要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



二 一些观察和感想

1 如此大规模的考试,组织方基本上能做到有条不紊,虽然从效率上看尚有优化空间,但总体来说运营是成功的,高考作为我国成熟的选拔人才制度,暂时没有更好替代方案啊。


2 播放疯狂动物城的时候,同一个考室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居然看得极其投入而且配合着剧情不时发出全场哄笑。我心里万马奔腾:这不是16年的电影吗?不是早该看过了吗?可想而知,大部分同学在电影上映的时候并没有机会去看。而实际上优秀的英语电影,本身就是提高听力口语的极佳素材啊,更不要说这部电影本身的三观比较正,也有助于启发写作的时候的观点了!我们的考试压力到底是大到了什么程度,以致于广大学生连看个能提高听力口语的电影的时间都没有了?我们的教师们被各种事务压得是有多喘不过气来,以致于没有时间在教学里面融入这些最有趣又够新鲜的素材?

同时我也质疑⾃己:这是不是一个类似于“何不⻝肉糜”的想法? 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到一线去才能有直观感受。不能通过剧场效应凸显的一些个案去形成结论。否则就会像我刚发现这么多学生居然没看过疯狂动物城而觉得意外。脱离一线的精英主义,只能带来不接地气的方案决策。


3 经过多年的摸索,加上技术进步,目前的高考听说考试的形式已经做到了当前条件下的比较科学的状态。据闻人机对话的录音会由科大讯飞提供的系统进行计算机评分,也算是与时俱进了。三个题型的设置,考虑到中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水平,固然与真正的情景交流与学术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所涉及能力向量,已经基本具备了,应该说的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尝试。

假如我们用托福雅思这些出国考试的真题素材做参照物,假设它们能大致反映实际交流的需求,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差距主要在于:

1、涉及的词汇量差距还非常大

2、听力的语速起码慢了一半

3、在口语表达所需要的长度、复杂性、内容本身的丰富性和逻辑性上还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因此,满足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能力要求,距离真正适应英语环境交流和学习,中间的鸿沟还相当大。这也给了我们一个降维打击可能性的启发:实际上所有的考试,现场考生的表现出来的水平,都是有可能比平时练习打折的。比如说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就会收到考场器材的不熟悉、环境、周边同学的这个影响,尤其是不能重新审视自己答案而必须一遍过的压力,更可能造成考生的一些发挥失常。换言之,如果想在考场上发挥出100分,我们在平时就要达到120分的水平。与其他科目不一样,英语高考是特别适合降维打击,起码在听说部分是这样。

所谓的降维打击,就是这个用更高的要求去训练自己,这样的在适应要求更低的场景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对于高考来说,数学、物理这些科目降维打击的成本太高了,而且边际收益也不确定,比如学了高等数学,要非常熟练,才有可能在高考数学里面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冒着用高等方法解题却不得分的风险。而英语则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更大的词汇量、对更快语速的听力的适应、远超出要求的口语表达能力,绝对是正相关因素。虽然听说考试只有15分,但在高手之间都是寸土必争的,有条件的考生,不妨考虑一下用托福雅思的素材要求去训练自己。一方面可以给自己留下一个未来出国的选择,另一方面降维打击高考英语听说会非常的轻松,比反复的操练高考难度的题可能带来的边际效用要高。


三 一些建议


1 关于考场组织的问题。我们当然知道,把这么多考生同时安排一个下午同一个时间进场肯定是出于考题的安全角度考虑,不希望考生有机会相互交流考题,但是这个又实际上造成了另一种不公平:同一个大时段里考段靠前的考生比靠后的考生足足提前了2~3个小时参加考试,而后面的考生既没有机会休息也不能复习,实际上在进入考场的时候处于相对疲劳的状态。另外对于高考复习这个分秒必争的阶段,2~3个小时的无所事事可以说是对考生宝贵资源的一种浪费。在不影响考试安全的前提下,是否有一种更好的一个优化方式?比如说下午场进一步的切分成两段,第一段考生必须在第二段考生进场之后才允许撤出,而第2段考生因为不允许带手机进入候考因此也足以保证考生无法互相之间交流试题。


2,关于候考阶段播放电影的安排。我们完全理解考场主办方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发漫长的无聊时间,而且播放英语电影也可以理解为帮助学生开始适应英语听力。但是,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诉求,有的考生可能更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好好休息,尤其是午后正处于犯困的时间,大部分考生平时又是有午睡习惯的。那么,是不是应该给考生选择的权利呢,比如说选择休息的可以休息,选择看电影的可以戴上耳机收看电影而不影响希望休息的同学。这实际上只需要在备考室的硬件配套上面安排每个座位都有耳机,就已经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据了解,不同考场怎么来安排这段时间是没有统一安排的,有的考场是让学生看报纸杂志,看报纸杂志不会对其他同学造成干扰,这个做法是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呢?省考试院是不是考虑一下,对于如何去安排侯考这段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意见呢?


3 实考中同一个考场的考生之间的互相干扰/借鉴等问题。因为是几十个考生在一个开放空间同时参加考试,而题目是一样的,尽管戴上耳机,仍然能清晰地听到周边考生的答题声音。这个对于单个考生集中精力答题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在跟读的时候甚至导致考生不能很好地听到自己的声音。另外,因为回答问题大部分只需要很短的信息点,比如我遇到的一道题目问的是刚才听力里面提到多少人将参加马拉松比赛,答案只是短短的一个数字而已,考生哪怕自己不记得听力素材的信息,也可以轻易地通过听周边同学的回答而答对此类题目。实际上也造成了此类题目失去了考试区分价值。如何通过硬件的完善,减少考生之间相互影响,也值得考试主办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