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service@igmat.cn
400-728-0020
留学考试:以“缩水”去“放水”,能否有回光返照?

导语:国际交流不倒退,不等于国际教育在中国形势大好,也推不出留学红利持续,留学人数保持增量,并不能保证留学考试走高,更何况这后面还有个传导链的最后一环:参加考试并不等于参加培训。


简而言之,在过去的一两个月内,主流留学考试都推出了变革措施,SAT机考启动,GMAT和托福宣布了新版考试形式,GRE改版官宣估计也在路上,压力,来到了雅思这边。


同样一致的是,这些所谓的“变革”,无一采用新的题型,无一推出新的测评技术,几乎没有哪个变革优化了测评流程(SAT机考勉强可以算,但无论机考和自适应都不是新技术),“新版”,其实叫做“缩水友好版”更合适。


为何?无它,国际考试组织机构的CEO任期有限,并无动机对考试进行颠覆性变革,所以想通过对考试内容长度缩水,实现门槛要求上的放水,换取各自任期内考量最后的回光返照呗。


“放水”背后,实际上是选拔体系中标化考试成绩的权重由盛而衰,逐渐触及拐点;更深层次的逻辑,可能是海外学位供需关系的改变。标化不再是考生不顾体验好坏,愿意付出巨大成本去换取微小的边际改善的项目,倒逼考试主办方放下身段,迎合考生的“轻投入”诉求。


GPT的出现,使得标化考试中考生原本辛苦内卷比拼的大部分所谓能力,在人工智能面前不堪一击,分数不再和未来真实场景对应的能力有强相关性,逐渐走向了纯内卷,人工智能的这一跃迁,意外加速了标化考试在评估体系中的权重衰败,直至归零。同时,原本衰败时间线上的因素如作弊行为,以组织方的资源无法遏制,也无法通过缩水版去对冲。


放水后,考量是否会增长,相当成疑,说不定会最后被证明是步臭棋:考生在选择新旧版之间更犹豫,导致旧版考的生命周期末段考量可能会很不堪;考试门槛低,考生达到理想目标分数所需的次数更少,反而拉低了总考量;作为培训从业者,我们欢迎考试的改革进步,但放水版“改革对从业者却并非利好。


随着考试要求的降低,相伴而生的必然是备考过程中的“培训轻量化”甚至“去培训化”,分数角力中的细微边际差别,可能不再具有对申请结果的较大杠杆,甚至人才评估机制的底层逻辑都有可能松动。这一切,从业者们,家长们,学生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