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service@igmat.cn
400-728-0020
胡同学 GMAT 760备考分享!

 现在回想起来,从决定考GMAT到拿到760这个分数。也不过是两个多月。我还记得在大年二十八的晚上给博森的校长Kim老师打电话时候对GMAT完全没有概念的样子,然后大年初五便坐上了去上海的动车,来到了博森的教室开始上课。

 

尽管GMAT的课程只有四天,但是我所收获的东西是完全不能用时间的长短来匹配的。给我们授业解惑的是黄大仙老师,他带着一点广东口音的普通话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了四天的课,却丝毫不枯燥。被他当做各种例子反复提及的王可达老师也给我们留下很深映像—这位老师就是光盘里讲数学的那位.

 

既然是分享经验,那我们就从这有趣的课程开始吧。GMAT课程对于要考GMAT的同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课的时候一定是要很认真的听,而不是很认真的记。我记得大仙在讲改错题的时候,他就有说过不要烂记,跟他一起思维互动。同时他在改错题里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便是宏观的重要性,我觉得正是时刻把握这一条规则,我才可以很正确的对待GMAT的题目,并且在复习的时候不会发生方向性的错误。记得大仙有一张关于SC的表,当我接近考试前的时候,我感觉那张表就映在心里。不用在每道题的时候去对着表找关系,而是对于各种类型的SC题目已经成了一种本能的反应。

 

另外,博森发的光盘里面关于作文部分,不仅仅是在教写作,还是在教阅读以及推理。举个例子,里面关于讲elaboration,当一个concept你不明确或者作者觉得需要解释的时候,就会elaborate,但是如果我们已经知道这个concept,就并不需要全篇看完。听完之后,果然我做reading comprehension的速度快了很多。还有光盘里面提到的N类 logic flaw,是作为Critical Reasoning的基础,当熟知这几类Flaw的话,你看到一段CR的文章时候,变在心中有了它大致的结构。

 

四天课之后,就是回家复习了。我还是具体说说我是怎么进行复习计划的吧。在说之前我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一开始接触GMAT时候,我可谓是遍地开花啊,Sentence Correction满江红,Critical Reading 属于看懂了不知道选什么, Reading Comprehension一直是我的鸡肋,从来都是做的又慢又糟糕。

 

所以我第一件事情就是规划一下复习每个阶段的重点,很显然,最好攻克的是SC,然后是CR,RC这种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的,所以我当时就没有特别的放很重大的心血在上面。其次,你需要给自己做一个不用特别详细到死板的计划表,list一下每天你大概要完成的两,包括博森的模考题,单词,以及单项的训练。我当时的量大概就是每天一到两套博森模考题,SC三十道,RC五篇,RC二十道。这里面是不包含数学和作文的,这个问题我会在后面单说。

 

No.1 sentence correction

最重要的,就是贯彻大仙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很多人,即便听懂了,他们并不会真正贯彻老师的要义,而是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又在用自己的那套方法。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如果一开始就这样,那么根本性的方向就错了,无论你做再多的题也是徒劳。

把那张表贴在你的面前,每当你开始瞎做的时候你就开始刻意的纠正自己,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是大概一个星期左右的话你就会走上正确的道路了。然后你就可以箭步如飞了。对于SC,量是一定要保证的,这个和CR不同。因为考试时间75分钟,我想没人会把SC的时间和RC的时间对等,所以SC最多给自己40秒结束战斗,这个量就是为了锻炼你的本能反应,看到题读完选项就要出答案。

有一点很重要,一开始的时候你需要很在意正确性,我的意思是当你开始锻炼,并且以三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做一题的时候,你需要确保你每道题都选对,但是到了本能反应的时候,你需要的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正确率的最大化,换言之,你不可以在一道题上耗费太久,卡住了,选出来进入下一题。以30天为例,如果前面一种方法是20天,那这种本能方法10天就差不多了。我最后的结果就是,四十道SC错两三道,我就达到我的预期了。 我觉得抄写对于SC来说很重要,我记得我当时把所有做错的博森模考题的SC都抄在了本子上,注意,不要抄错的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回原句抄写下来,并记录下错误的原因类型。我整整抄完了一本A4百页笔记本,可见我当时错的有多惨不忍赌。

 

No.2 Critical Reasoning

很多人很头痛这一部分,一开始我也很头痛,并且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做了模考题几套之后我发现无法提高。所以我仔细想了想找到了问题,那就是一味的做不去理解每道题后面的奥妙。

我指的是,CR和SC不同,大忌就是不停的闷头做。对于CR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大仙说的理解题目,一开始我并不能很好明白这句话,当我发现错了很多之后,我从头来看这些题目,才明白很多都被我主观的推理和不细心的阅读所曲解了。

 一定要看懂题目,看懂前提,看懂作者的结论。这也就是打先所说,CR考阅读。只要是CR,就一定会存在推理和结论之间的GAP,得GAP者得天下。当然看不出来GAP的原因除了题量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把每道题的精髓把握。GMAT会考的Logic Flaw无非那么几大类,博森模考题那么多的CR无非也就是这几大类骨架外面穿上不同的衣服而已。庖丁解牛的把外衣剥掉,看到里面的逻辑关系,自己心里找好GAP, 有一条逻辑图,那么选项就自然不成问题。

具体的方法,当每道题做完订正,把premise和 conclusion用有序箭头或者表明关系的符号连接,然后N题之后,你就会看出来每个premise和conclusion之间都会存在一个作者的假设,也就是把不同概念连接起来的那个,这就是解药。

另外,CR不要只是看词,看静态,而是看动态的,换言之,你要推理的是一件事情到另一件事情的发生,而苹果到梨子的变形。

 

NO.3 Reading Comprehension

尽管一直是很糟糕的一项,但是上完课之后还是有了从Worst升到Bad level.大仙在课上讲的阅读就是要抓住线,脑容量就那么大,所以要看有用的东西。每段首句末句一定要看懂,明白是在讲什么。这样才知道个文章的大概。而且G的阅读基本也只是考文章的一部分而已。我对于Reading Comprehension的技巧并不是很多。我觉得不管用什么技巧,读不懂文章都是白瞎。 为什么读不懂?词汇显然是不够的,我记得在博森买了一本词汇的书,非常的有用,把很多词列在一起方便比较记忆,每天规定自己背多少,到了考试前基本就可以了。另外,另一本博森发的长难句也是很有益处,看完之后,面对很复杂的句子就可以一眼挑出主谓宾,而无视那些繁复的修饰词。另外就是对结构的把握,科技,生物,商业,历史文章都有它们特定的特点和考试点。多做之后,看到某一类文章就会本能的注意那些会出考题的知识点了。另外一个平时做娱乐消遣的活动就是读英文网站,NY Times, 有很多大牛比如保罗克鲁格曼就常常在上面发文,初级阶段可以去读Business Week,新闻很fashion,最重要的是Business Week的每行行宽类似GMAT真实考试的感觉。

 

No.4 Quantitative

除了博森的长难句和大仙的课,有一本神器就是博森发的那本quantitative的书,里面包含了全部那种小时候学的已经不太有记忆的知识点,而且例题都解答的很完整。对于要准备数学的人,我觉得这一本书完全够用,外加OG,真的不用做别的了。而且重要的是,这本书把很多很容易弄错的概念都列了出来,一一的详解。对于数学的准备我觉得如果你不想在这个中国人都拿手的项目上失分,那么给自己两个星期吧,每天一个小时就够了。

再来说一下关于机经的事情。这东西是把双刃剑,但是如果用得好的话是有很大提高的,在每个月博森都会开机经的班,相比很多网上总结的错误百出的机经(因为自己下过来看,发现很多数学题都解错了),王可达老师的version就很可靠了。

格式,内容,讲解方面都不会带来困扰。

技巧的部分讲完了,说说离考试前那几天的准备吧,不要再做新的套题了。把做过的再做一些,找一找手感,更重要的是增强自信。设想你做了新的套题,再出现了错误,你只会增加担忧而非考试最重要的自信。争取把正确率做到百分之九十,这样子的话考场的时候就比较手热了。还有一点,时间和Pace的把握很重要,这点的训练类似句子改错本能反应的训练,宁愿错过一题不要耽误了后面N题吧。

很多人有刷分的习惯,但我始终觉得,如果你不停的刷分,只能证明你对自己的要求还不高,你给了自己太多机会。抛开每次1K+的考试费不说,人在这个反复准备的过程中会渐渐疲惫掉。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希望每个跟我一样考GMAT的同学都把每次考试当做一年只能考五次的最后一次,不要给自己那么多的借口和理由。

PS:GMAT虽然是个不算Easy的考试,即便是取得了好成绩也并不代表对自己能力和水平的完全肯定,每个考GMAT的人是为了进入更top的商学院,因为未来并不仅仅是一道解不开的CR题一样。而人生的GAP也可能你永远猜不到,唯一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心怀梦想,珍惜我们还可以努力的每一天。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都可以开心的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