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service@igmat.cn
400-728-0020
周同学 GMAT 720备考分享


这是我报完大仙的全程课之后,贴在自己书桌前的便签。想来也有意思,最后二战真的就不多不少正好720!(当初写的时候是抱有点奢望,觉得自己能7打头就很好了,但是一般实际都会略逊于目标,所以写的720)现在,犹记得坐在电脑前紧捏鼠标等分数的紧张、急切,和看清楚真的上7以后的不真实感。走出考场马上call爸妈:我终于有大学读了,爸妈也回了我一句:恭喜你,看来大仙真的是有方法!


其实,报名课程前犹豫了将近一周:一是因为疫情原因不知什么时候复考,还不如再去刷次托福线上(当时觉得应该速战速全,学个两礼拜直接去考,现在觉得太荒谬了);二是居然有个老师一个人solo整个verbal,还叫“大仙”,不会是智商税吧(请原谅我的冒犯)。不过万幸的是最后还是选择相信大仙,也渐渐明白了为什么大仙能得以此称号。


起初,预习课程和核心课程的第一天,我自认为语言基础不错,听了讲解感觉“so easy”,完成得有点漫不经心,“应付”式地完成自查卷,结果就是一连好几天的批评…也开始反思自己那几天过于浮躁,完全没有沉下心,于是乎放慢进度,从头认真再看一遍。不得不说,大仙的课,尤其是核心课程部分重撸价值太高了!第二遍听课不仅能补上之前“以为懂其实没懂全”,且有了练习量后更明白“小红旗”、“迷惑项”的设置。又如第一天是体系,当初听的时候没多大感觉,回头重听突然有点悟到“协同效应”(三个板块真的可以有相似的底层逻辑),也在之后慢慢感受到它的红利。大仙一直很强调“体系”,哪怕后面讲到些微观考点也是“体系”为基,而每一道题都可以看作是对我们这些准商学院学生思想上、决策上的全面评估。


跟着大部队二撸核心课时,常被大仙拿出来“示众”,真的是一点一点把我从答非所问、自己yy的路上拉回来。结束后开始刷题,第一次考试时候因为身边人都提醒pace很重要所以那是很注重练速度,但是大仙的三个系统要求贴标签,“逼迫”我放慢速度。而在贴标签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因为猴急犯的傻错,也有很多贴标签时才发现自己没把所有考点找出来等等问题,也得益于系统,两个礼拜训练下来真的改善了好多“小红旗”和自己原生态不良习惯。


印象深刻的是,考前一周大仙提醒两次“两边体系混杂很可能比首考还低”以及考前两天被骂“都这时候了还纠结一道题,赶快看自己的小红旗去”,鹈鹕醒脑(应为醍醐,不过不知道是不是00后故意的 大仙注)!最后几天是在紧张焦虑(害怕真的被大仙一语中的)度过的,整理了两次sc和cr笔记,每天看两次;在最后几天重新看了两遍教材,总结了自己最近的小红旗,进考场前快速浏览了下

 (忽略字丑…)


写在最后一点感悟:

1 资源错配太有道理啦!以前觉得sc新学一个语法点好开心,感觉自己更有文化了。而结果往往是:要么没搞懂,要么第二天就忘了(比如到现在都学不会虚拟)而大仙的体系让我不再死抠一个点,不再害怕考试中碰到不懂的文化点(实际考试中一道很长的时态不同、各种飞来飞去的题,直接用指代单复数做了)

2 就这几天突然顿悟:不仅学GMAT,以后读研工作做选择都是大仙的宏观思路,排除掉绝对不利因素,剩下都是倾向性决策,那么就需要优先级了。


最后最后,感谢黄大仙帮助我一个月上7!毕竟对我这种大三的来说,时间成本越来越大了。虽然不是什么高分,不过已经很满足啦!!